惊闻老校长因病逝世,内心悲痛,难以自已,直至隔日清晨,才静心写下几句文字。同窗好友也纷纷发来往日点滴,于是我来主笔,聊表机械学院95级全体同学无尽哀思。
1995年9月,我们200余同窗入校,是为机械学院95级。冲过高考独木桥的年轻人们,来到华中理工大学,还不能适应从高中到大学身份的转变,每个人身上满满的都是青涩印记。华工巨大的校园、恢弘的南一楼、郁郁葱葱的树林、喻家山和喻家湖,给懵懵懂懂的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,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涯。
一开始的兴奋被机械学科略显枯燥的学习内容给泼了不少冷水,很多人绞尽脑汁的在制图和机械原理的海洋中挣扎,就在这个时候,我们发现还要进行语文水平测试,很多人都不理解,为什么我们工科大学生还要考语文。随之而来,我们又发现了新东西,宿舍楼下海报栏里,以往都是奥斯卡环球,现在多了一个叫做人文讲座的通知。啥叫人文讲座?同学们面面相觑,不知所以然。然而,偶尔去过的同学告诉我们,讲座里有课堂上听不到的东西,有学校、省内甚至国家级大师们免费讲课。讲课内容非常精彩,有诗歌、有音乐、有戏剧、有时事、有哲学。小小的三尺讲台,挤破头的阶梯教室,成百上千次授课,让埋头苦学的理工科生们,知道了艺术的美妙,世界的绚烂,深度剖析了时政要闻,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之路。终于,我们知道,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因为一位老师--杨叔子校长。
我们是幸运的,恰逢杨叔子校长推行人文素质培养。杨校长的讲座每次都是爆满,他讲过这样一句话“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没有现代科学,没有先进技术,就是落后,一打就垮;没有民族传统,没有人文文化,就会异化,不打自垮。”技术为我们打造了工作技能,而人文为我们锻造了精神力量。走上工作岗位二十年,生活中承上启下,我们深深懂得精神力量的可贵。无论身处困境逆境,无论面对艰难险阻,要美好的生活,要坚韧不拔,都是精神力量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
那时的校园里,我们时常遇见老校长,每个人都会开心的跟他打招呼,老校长会停下脚步,面对你,露出微笑,认真的点点头。这份平等与尊重,为我们年轻的心,刻下了一个个深深地烙印。现如今,我也偶为人师,跟学生讲课的时候,杨校长的身影,时不时会浮现眼前。一位大师,尚且谦逊如此,我们后辈,何德何能不认真求学、授业。老校长身上有很多标签,机械学科泰斗、院士、校长、诗人、教育家、老师,我们同窗200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,但是最让我们难以割舍的还是老师这个标签。老校长是真正的为人师表,表里如一,几十年如一日,诲人不倦。我们有幸得到了这份宝贵的传承,相信他老人家在天之灵,更希望我们传承下去。
写到这里,已是饱含热泪。“玉壶存冰心,朱笔写师魂。谆谆如父语,殷殷似友亲。”借诗一首,再送爱诗一生的老校长,杨校长,一路走好,我们一起送您一程!